当前位置:首页 >> 整改落实年
莲泗荡畔守望民俗
信息来源: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:2015- 05- 30 10: 03 浏览次数:

嘉兴王江泾民主小学自编乡土教程

莲泗荡畔守望民俗

浙江日报 2015530日 第07

  见习记者 江帆

  区委报道组 吴怡之 沈鑫

  本报讯 嘉兴王江泾镇的莲泗荡风景区,是古太湖的遗存,四周居民临湖而居,风清水碧,远树烟村。

  王江泾镇民主小学,就在莲泗荡风景区不远处。学校三面环湖,盛夏时节红荷映日,莲叶满塘。就在这所规模不大的学校里,历时4年,以当地特色民俗——江南网船会为核心,师生们一起编写了一本乡土教育的校本教程,将当地的乡土民俗守候和传承了下去。

  在民主小学校长卜惠珍的办公电脑上,记者见到了这本乡土教程——《流淌着的民俗文化——江南唯一的水上庙会网船会》。全书55页,1.2万多字,分为3个单元,涵盖了网船会的历史和现状、特色与文化、莲泗荡景区等单元,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“实践园”环节,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可以不断补充进新体会和新内容。

  学校教材缺少乡土味,学生对脚下的土地不了解,是许多农村小学教师的共同感受。这种感受,卜惠珍有切身体会。莲泗荡风景区就在学校不远处,每年的江南网船会千帆竞渡、锣鼓喧天。这一“水上庙会”原本应该引发学生对家乡的骄傲,但这里的孩子却知之甚少。

  莲泗荡东北岸上的刘王庙始建于南宋景定年间,明清时就声名鹊起。每逢清明、中秋前后,江浙沪一带的渔民自发聚集到莲泗荡边,十余里内排泊如鳞,以祭祀元朝灭蝗英雄刘承忠来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、农渔丰收,因此形成了江南水乡独有的网船会。2011年,网船会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
  对于父辈们来说,网船会是一年里比过年还重要的盛会,但对于当地孩子而言,除了这是一场热闹的庙会外,对它的历史渊源大多不清楚。

  “学校有责任让孩子们了解全面、真实的家乡。” 卜惠珍从抽屉里小心翼翼拿出来一叠已经泛黄的作业纸,这些作业纸是2010年第一次组织学生参加网船会时布置给学生的思考题:说说我了解的网船会。

  从2010年开始,每逢清明中秋前后的江南网船会,民主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其中,实地了解和感受这场“水上庙会”。2015年的网船会上,民主小学组织三到六年级的学生,由老师带队,分成几个组,去采访和了解网船会上民俗文化的变迁,并由同学们执笔,把了解到的内容写成实践报告。

  “今年的实践报告包括文字、现场采访的视频和图片。每年我们都会定一个主题,让学生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全面了解网船会。”卜校长告诉我们,像这样的实践报告,从2010年开始从没有断过。学校的乡土校本教程,就是在这些实践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。

  2014年网船会的实践报告执笔人是当时五年级的高俊。他来自河南信阳,到嘉兴已有3年,比起家乡的民俗,她显然对莲泗荡的网船会更了解,“我转学来的第一年就跟着卜老师去参观网船会,今年是第四年。祭祀送的鱼一年比一年大,今年的鱼有一截手臂那么长!”高俊边说边比划。

  卜惠珍告诉我们,认识家乡,也是学生自我认识的一个途径。这本55页的乡土教材从无到有,就是民主小学的学生们慢慢了解网船会、了解家乡的过程。

  离开民主小学的时候,恰逢学校下课铃响,学生们鱼贯而出,银铃般的笑声填满校园。初夏时节,不远处就是从景区延伸出来的荷塘,碧叶亭亭,湿地水乡,别是一番风景。记者此时才体会到,如果身处这片风景里的孩子不了解这风景,会是怎样的一个遗憾。